中塔塔罗网

标题: 共时性原理探讨——第100之猴子效应 [打印本页]

作者: 资料员    时间: 2007-4-13 18:56
标题: 共时性原理探讨——第100之猴子效应


共时性原理探讨——第100之猴子效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九五0年代初期,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日本九州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他们给猴子一种从来没吃过的洋芋。起初那群猴子一直在观望该不该吃那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终于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海边洗干净之后吃了。其它的猴子看到这只猴子这样做之后,也纷纷加以仿效。

很奇妙的,当到了第一百只猴子在模仿清洗时,却发生惊人的变化从来没有学习过洗洋芋的猴子,突然在一夕之间,几乎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说,其它不知道如何洗洋芋的猴子,虽然没有跟已经学会的猴子接触,可是竟然也知道这个方法。

更令人惊讶的!没隔多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横越海洋,传到对岸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连或接触。

所谓「一百只猴子效应」是指:当某种行为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临界点)之后,就会超时空的限制,而从原来的团体散布到其它地区。对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侯,自然而然就会风起云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支持。

英国的科学家谢瑞克(Rupper Sheldrake)认为: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记忆,即不经思考也能够反应。一百只猴子的重复动作,形成了一种「磁场区域」,其它没有学习过的猴子与这个「磁场区域」产生「共鸣」,而学会了这些行为。

组织学习的观点而言,任何新的学习或改变,都必须有人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先跳出来当第一只猴子,其它人才会跟着仿效。再者,在「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之前,先要有一个「学习团队」(Learning Team),由他们带头起示范作用,再逐步拓展影响范围。至一个组织要有多少人认同之后,才会达到所谓临界点产生快速的传播效果。依据日本管理大师船井幸雄先生的看法,有 7% - 11%(约一成左右)的员工接受,就会有惊人的进展。当然西方的管理专家也有人认为,在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只要有超过 20 % 的员工认同,领导阶层就可以大胆的进行变革。

我们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丰富之人类遗产的继承人。正如牛顿所说的:「我会有少许成就,是因为我正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一方面运用前人的努力与智能资产;另一方面也勇于创新,不计成败的当第一只猴子,扩展全人类的智能宝库。你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


[ 本帖最后由 资料员 于 2007-4-13 18:58 编辑 ]
作者: 资料员    时间: 2007-4-13 18:59
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作者:子鸣
本文谢绝一切未经授权的商业、盈利性质的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址: http://www.chinatarot.com/
中华塔罗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百只猴子效应」是在网络上闲来无事看到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的由来跟意义是这样的:

1950
年代初期,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日本九州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他们给猴子一种从来没吃过的洋芋。起初那群猴子一直在观望该不该吃那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终于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海边洗干净之后吃了。其它的猴子看到这只猴子这样做之后,也纷纷加以仿效。很奇妙的,当到了第一百只猴子在模仿清洗时,却发生惊人的变化:从来没有学习过洗洋芋的猴子,突然在一夕之间几乎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说,其它不知道如何洗洋芋的猴子,虽然没有跟已经学会的猴子接触,可是竟然也知道这个方法。更令人惊讶的!没隔多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横越海洋,传到对岸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可是这两群猴子完全没有任何关连或接触。所谓「一百只猴子效应」是指:当某种行为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临界点)之后,就会超时空的限制,而从原来的团体散布到其它地区。对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侯,自然而然就会风起云涌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支持。英国的科学家谢瑞克(Rupper Sheldrake)认为: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记忆,即不经思考也能够反应。一百只猴子的重复动作,形成了一种「磁场区域」,其它没有学习过的猴子与这个「磁场区域」产生「共鸣」,而学会了这些行为。相关网页如下
http://www.cmtc100.com.tw/new/newscontant.asp?Index=27

有个家伙提倡此说,还出了书,台湾有翻译
http://www.eurekacp.com.tw/digest/2-monkey.htm

我当时看到觉得真是震撼啊,如果真有这种效应存在,那可真是足以改写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于是我兴冲冲的跑去找了在中研院生医所作研究的学弟,想说以他优秀的日文能力,敏锐的科学哲学素养,应该可以透过网络去日本找到该研究的原始文献,给我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结果他的答复如下:本议题是伪科学的好个案
1.
使用假资料,使无仔细验证资料真伪习惯的民众信以为真
2.
胡乱引用科学名词,使论点沾上科学味道,吓唬对科学有盲目崇拜倾向的民众他并引用了日本维基百科的资料说明此一议题的始末:

1.
幸岛的洗芋动作首次观察在1953,高崎山则是1965,间隔长达九年 故不能排除幸岛猴子迁徙到高崎山的可能性。 亦不能排除高崎山猴子自行发展该技术可能性,最好的反证就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没听说木栅动物园的猴子也受日本猴隔海精神感召,也开始洗食物
2.
原始报告中并未提及幸岛猴子有不须跟已学会洗芋的猴子接触就自动学会的现象。 这完全是所谓"新生命科学的先驱莱尔.华特逊"的加油添醋,而且他自己也承认了。日本维基百科的原始资料出处如下:
http://0rz.net/d11bl

身处命理界,真是要格外审慎,毕竟很多的信息往往最后被证实是伪造的,这都加深了命理研究科学化的难度,我的这位朋友说得好,
要提出一个无法作科学实验验证的理论时,该注意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去找原始文献说得更清楚,尽量引用当事人或同时代人的纪录,切莫用后人整理过的文章。如果这份研究的原始资料这么重要,身为一个支持者,就该去函京都大学图书馆,请求复印当年报告,而不是胡乱找几本书当证据,因为书的作者不一定真懂那份文献。其实之所以特别注记这件事,是因为这个概念跟共时性的主张有类似之处,而因为我又正在研究共时性的发展文献,在我看来,共时性的概念很明显的被后人误解了,不过因为忙着别的事,这种辩证型的研究,就不急了。
作者: 左耳    时间: 2010-9-13 13:28
这个我之前也看过。觉得很有趣。再次马克。
作者: RAPHAEL'SAIR    时间: 2010-9-14 14:48
= =其实 如果真有这个效应出现。。。。。。。。= =我的英语早过关了。唉。。。时间上何止100个人说英语啊




欢迎光临 中塔塔罗网 (https://www.chinataro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